请输入您搜索的信息!

食肉目

当前位置: 首页- 动物资源- 动物多样性- 哺乳纲- 食肉目

鼬科 Mustelidae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06日 03:55 浏览次数:[]

黄鼬 Mustela sibirica Pallas1773

形态特征:黄鼬为中小体型的鼬类,雄性头体长28-39cm,体重0.65-0.82kg;雌性头体长25-31cm,体重0.36-0.45kg;尾长13.5-23cm。头细颈长,四肢短小,头部小,颈部长,耳壳短而宽,稍微突出于毛丛。整体毛色为棕黄色,面部有黑色或暗褐色的面罩,吻部和下颌为白色。腹面毛色稍浅于背面,但体侧无明显的背腹毛色分界线。夏毛颜色更深,而冬毛颜色较浅且更为密实。四肢、足的毛色与身体相同。尾巴蓬松,长度约为头体长之半,尾尖深色,但有时不明显。

栖息环境:黄鼬常见于原生和次生的落叶林、针叶林和混交林,以及开阔地带的小片森林、草原和河谷,其适应能力极强,在城市内也可经常见到它们活动。

地理分布:广泛分布于除西北部干早与高原区域之外的广大地区及台湾。

物种评述:黄鼬食性广泛,包括啮齿类、食虫类、鸟类、两栖类、无脊椎动物、植物浆果、坚果等,有时亦捕食家禽。它们可进入鼠类等猎物的洞穴内捕食。黄鼬在夜间和晨昏较为活跃,通常为独居。


黄腹鼬 Mustela kathiah Hodgson,1835

形态特征:体型纤细,头体长20-29cm,尾长12.5-18cm,体重0.15-0.3kg。体毛短,背面、四肢和尾部的毛色为暗棕色,腹面为较亮的橙色或浅黄色,下颌为白色或黄白色,四足毛色稍浅。在其颈部与身体侧面,可见背、腹面之间有一条清晰且较直的毛色分界线。冬毛更长、更浓密,毛色浅于夏毛。颧弓隆起,略外张。

栖息环境:多栖息于山地森林、草丛、低山丘陵、农田及村庄附近。有时也见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。

地理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重庆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苏以及海南。

物种评述:黄腹鼬穴居,主要占用其它动物的洞为巢,有时亦在石堆里,墓地或树洞中做窝。捕食多种小型猎物,包括啮齿类、鸟类、蜥蜴、蛙类和昆虫。以夜行性活动为主,营独居生活,具有领域性,通常在春季繁殖。


鼬獾 Melogale moschata(Gray,1831)

形态特征:头体长31-42cm,尾长13-21cm,体重0.5-1.6kg,整体轮廓与大型鼬类近似〈因此而得名),但比鼬类更显粗壮,四肢比例更长。尾巴长且蓬松,占身体比例大。具有黑白相间的毛色。颊部为白色,两眼之同有一块心形的白斑,眼周具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黑色“眼罩”。吻部与额部为黑色,头顶正中有一条白色条纹,向后延伸至枕部。

栖息环境:栖息于土丘上、草丛中、树林里,居住在天然的石缝中、土洞里,见于森林、灌丛、草地以及接近人类的农业区等多种生境。

地理分布:鼬獾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中、华东与华南的中低海拔区域,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。

物种评述:鼬獾是典型的亚热带与热带兽类,杂食性,主要食物为蚯蚵、昆虫等土壤无脊椎动物,也取食植物果实和种子,同时会捕食小型兽类、爬行类和鸟蛋。可爬树,昼伏夜出,营独居,偶见2-4只个体一起活动。

红外相机照


猪獾 Arctonyx collaris(Blyth,1853)

形态特征:中等体型的食肉动物。头体长54-70cm,尾长11-22cm,体重5-10kg。身体矮壮结实,颈粗,有长圆锥形的头部和一个形似于猪鼻的肉粉色吻鼻部。最明显的形态特征是其头颈部黑白相间的独特毛色:两颊、喉部、颈侧、耳缘以及头部中央为白色或黄白色:具两条宽大的黑色费眼纹,从鼻喉都经眼霸一直延伸至颈后:两频中央还各具一条较短的黑色条纹。腹部、四肢和足均为黑色或暗棕色,身体及背部则为棕黑色或灰黑色。四肢粗健有力,掌垫裸出,趾垫5个,爪长而弯曲。尾巴蓬松,为白色或污白色,通常和深色的身体对比明显。部分幼体及亚成体的身体毛色较浅,呈灰白色。

栖息环境:栖息于森林、灌丛、荒野等处,在平原、丘陵、高山、中山、低山地区均能发现其踪迹,在人类农田和村落周边也常可见到。

地理分布:在我国,主要分布于除新疆和台湾、海南以外的西南、华中、华东、华南至华北和东北局部的广大地区。

物种评述:猪獾长有强壮有力的四肢和长爪,善于挖掘,穴居,在白天、夜晚均较为活跃。食性杂,食物包括植物根茎、果实、蚯蚓、蜗牛、昆虫、啮齿类动物等。猪獾是豹、棕熊等大型食肉动物食谱中常见的猎物之一。在人类活动区附近,猪獾会取食农作物,从而造成作物损失,引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。

红外相机照


狗獾 Meles leucurus(Hodgson,1847)

形态特征:体型矮胖,形态粗壮,头体长50-90cm,尾长11.5-20.5cm,体重3.5-17kg。长有圆锥形的头部和突出的吻鼻部,与猪獾的体型及整体毛色相近。背部及体侧毛色沙黄至灰白,四肢及胸腹为灰黑色至黑色。与猪獾的区别在于,狗獾裸露的鼻部为黑色,且鼻子与上唇之回非裸露,覆有短毛。二者之间另一个显著区别是,狗獾的喉部为黑色,而猪獾喉部为白色。同时,狗獾具有独特的面部斑纹,具窄长的黑色贯眼纵纹,使得其脸颊显得比猪獾更白净。部分狗獾个体的背部和体侧的毛色较淡,甚至呈现出整体近白的形态。

栖息环境:栖息地类型多样,可在森林也可开阔生境中栖息,在中国西部可上至海拔4500m的高山、亚高山灌丛与草地。

地理分布:广泛分布于从东北经华北至华东、华中、西南(大横断山地区)、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以及西北新疆中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,见于除台湾和海南以外的大陆各省区。

物种评述:当与猪獾(Arcronyx albogularis)同域分布时,狗獾通常出现在海拔更高、更为干旱的生境中。食性杂,食物包括昆虫、蚯蚓等无脊椎动物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鼠兔和啮齿类等小型兽类、植物根茎、大型真菌等。具有一定的群居特性,在地下挖掘具有多个洞室的复杂洞穴系统。洞穴入口附近,常可发现其规律性排粪的“厕所”,即固定排便点。


上一篇:灵猫科 Viverridae

下一篇:猫科 Felidae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