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a Temminck,1815
形态特征:陆禽,全长46-53cm。雌雄异色,雄乌头部呈金属暗绿色,并具棕、黑长冠羽;颈部两侧各有一白色斑;体羽呈现灰色和黑色纵纹;下体中央至下腹深栗色;尾下覆羽栗色具黑斑及白色端斑。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主,头部呈暗绿色,下体也无栗色;背羽有“v”型黑纹。
栖息环境:栖于海拔800m以上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灌木、杂草丛生地带、林缘悬崖边。
生活习性:以植物性食物为食。在高望界保护区属留鸟,东南亚种P.m.darwini。数量较少,少见。
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Linnaeus,1758
形态特征:陆禽,全长65-100cm。雄鸟,上体除上背为绿色外,大都为金黄色,头顶具丝状羽冠;脸及前颈锈红色。后颈着生橙色扇状披肩;腰羽深红色;尾长。中央尾羽黑褐具桂黄色斑;外侧尾羽桂黄色,布以黑褐色纹。翼上覆羽栗色具杂斑,飞羽黑褐色。下体通红。雌鸟,羽色以褐为主,杂有斑。
栖息环境:栖于竹林、针阔混交林地带。在林缘及林间开阔地活动。以植物性食物为食。
单型种,在高望界保护区属留乌。数量不多,少见。
生活习性:成群活动,特别是秋冬季,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,春、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。性机警,胆怯怕人。主要以植物的叶、芽、花、果实和种子为食,也吃甲虫、蠕虫、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。
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Lesson,1829
形态特征:陆禽,全长46-53cm。雌雄异色,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,并具棕、黑长冠羽;颈部两侧各有一白色斑。体羽呈现灰色和黑色纵纹。下体中央至下腹深栗色。尾下覆羽栗色具黑斑及白色端斑。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主,头部呈暗绿色,下体也无栗色。背羽有“v”型黑纹。
栖息环境:栖于海拔800m以上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灌木、杂草丛生地带、林缘悬崖边。以植物性食物为食。
生活习性:在高望界保护区属留乌,东南亚种P.m.darwini。数量较少,少见。勺鸡雄鸟和雌鸟单独或成对活动,很少结。雄鸟在清晨和傍晚时喜欢鸣叫,雄鸟炫耀时耳羽束竖起。常在地面以树叶、杂草筑巢。以植物根、果实及种子为主食。此外也吃少量昆虫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。
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s ellioti Swinhoe,1872
形态特征:陆禽,全长44-80cm。雄鸟,头部暗褐色,后颈和侧颈灰白色,颏、喉及前颈黑色;上背和胸栗色,散有黑斑;下背和腰黑而闪蓝,具白色横斑和羽缘;尾羽长,橄榄灰色,具多数栗色宽横斑。下体胸栗腹白。脚暗灰色。雌乌,羽色以棕褐为主,上体满布黑斑纹,背羽具白色矢状斑,腹部白色。
栖息环境:栖于竹林、疏阔叶林地带。以植物性食物为食。
生活习性:留鸟。喜集群,常呈3-8只的小群活动。杂食性。主要以植物叶、茎、芽、花、果实、种子和农作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,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。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