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搜索的信息!

雀形目

当前位置: 首页- 动物资源- 动物多样性- 鸟纲- 雀形目

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19日 09:56 浏览次数:[]

灰喉山椒鸟 Pericrocotus solaris Blyth,1846

形态特征:鸣禽,体长17-19cm。雄鸟从头顶到背青黑色,下背至尾上覆羽朱红。尾黑色,外侧尾羽先端红色。翅黑色具红色翅斑。下体喉为灰色、灰白色和橙黄色外,其余皆为红色。雌鸟从头顶到上背青灰色,下背至尾上覆羽橄榄黄色,喉灰白色或沾有黄色,其余下体鲜黄色,翅和尾与雄鸟相同,但翅上块斑为黄色。

栖息环境: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。

生活习性:性活泼,常成小群活动。以鳞翅目、鞘翅目、双翅目、膜翅目、半翅目等昆虫的成、幼虫为食。在高望界保护区为留鸟,华南亚种P.s.griseigularis。数量较多,易见。

灰喉山椒鸟生态照


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nus Latham,1790

形态特征:体型略大。雄鸟整个头、颈、背、肩和翅上小覆羽辉黑色,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个下体朱红色或橙红色,有的仅腹和尾下覆羽或多或少缀有橙色。雌鸟前额、头顶前部和一短窄的眉纹深黄色,头顶前部往后逐渐变灰,头顶后部、枕、后颈、背、肩褐灰色或灰,翅上小覆羽亦为褐灰或灰色、但常常缀有橄榄黄绿色。眼先灰黑色,眼后稍淡,眼下、颊、耳羽黄色。颈侧和整个下体黄色或亮黄色,胸部较浓著,体侧有时沾橄榄绿色。虹膜红褐色或棕色,嘴、脚黑色。

栖息环境: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阔叶林、热带雨林、季雨林等森林中,也见于针阔叶混交林、针叶林、稀树草坡和地边树丛。

生活习性: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,冬季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,有时亦见与灰喉山椒鸟、粉红山椒鸟混群活动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所吃食物亦主要为甲虫、蝗虫、铜绿金龟甲、蝽象、蝉等昆虫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。

赤红山椒鸟生态照

灰山椒鸟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Raffles,1822

形态特征:鸣禽,体长18-20cm。上体灰色或或石板灰色,两翅和尾黑色,翅上具斜行白色翼斑,外侧尾羽先端白色。前额、头顶前部、颈侧和下体白色,具黑色贯眼纹。雄乌头顶后部至后颈黑色,雌鸟头顶后部和上体均为灰色。本种与小灰山椒鸟非常相似,但小灰山椒鸟体型稍小,腰和尾上覆羽沙褐色,与背不同。

栖息环境:繁殖季节栖息于茂密的阔叶林中,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林缘、河岸林、村落周围的疏林和高大树上。

生活习性:主要以叩头虫、甲虫、毛虫、蝽象等鞘翅目、鳞翅目、同翅目等昆虫的成、幼虫为食。在高望界保护区为旅鸟,指名亚种P.d.divaricatus。数量很少,偶见。

灰山椒鸟生态照

小灰山椒鸟 Pericrocotus cantonensis Swinhoe,1861

形态特征:鸣禽,体长18-20cm。上体灰黑色,额基和头顶前部白色,腰和尾上覆羽沙褐色。除中央两对尾羽黑褐色,其余尾羽基部黑色,先端白色。翅上具白色或黄白色翼斑,下体为白色。

栖息环境: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树林中,阔叶林、混交林、针叶林均见栖息。

生活习性:多在树冠层栖息、活动、觅食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也吃草籽、麦粒等植物性食物。

单型种,在高望界保护区为夏候鸟。数量很少,偶见。

小灰山椒鸟生态照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