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Cantor, 1842
识别特征:雄蟾体长95 mm,雌蟾105 mm左右。头宽大于头长,吻棱明显;鼻间距小于眼间距;上眼睑无显著的疣;鼓膜显著,近圆形。皮肤粗糙,背部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粒,仅头部平滑,耳后腺大呈长圆形;腹部满布疣粒,胫部瘰粒大,一般无跗褶。
栖息环境: 该蟾生活于海拔120-43 00 m的多种生态环境中。除冬眠和繁殖期栖息于水中外,多在陆地草丛、地边、山坡石下或土穴等潮湿环境中栖息。
生活习性:黄昏后出外捕食,其食性较广,以昆虫、蚁类、蜗牛、蚯蚓及其它小动物为主。成蟾在9-10月进入水中或松软的泥沙中冬眠,翌年1-4月出蛰(南方早,北方晚)即进入静水域内繁殖。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的腋胸部,卵产在静水塘浅水区,卵群呈双行或4行交错排列于管状卵带内,含卵2700-8000粒,卵带缠绕在水草上。蝌蚪在静水塘内生活,以植物性食物为主;从卵至变成幼蟾,共需64天左右。
地理分布:国内分布于除新疆、宁夏以外的大部分省,国外分布于俄罗斯,朝鲜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