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别特征:头椭圆而略扁,吻端圆钝,与颈略可区分;鼻孔较大;眼小,瞳孔圆形;躯干圆柱形;尾短,末端略尖细。背面黑色或黑褐色,通身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横纹;白色横纹较窄,在体背仅占1-1.5个背鳞宽,至体侧则不同程度加宽到2-3个背鳞。腹面灰白色或黄白色,具有散在的黑褐色细点。头背黑色,枕及颈背有污白色的“Λ”形斑。幼蛇色斑基本上同成体,仅在头后两侧出现一对浅色斑。
栖息环境:主要栖息于山区、丘陵以及平原等多种地形,包括稻田、灌丛、林缘和村边等,尤其偏爱湿润的环境。
生活习性:夜行性,以其他蛇类(包括非毒蛇和小型毒蛇)、小型哺乳动物、蛙类等为食,其捕食方式主要依赖于强有力的神经毒素。
地理分布: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有所分布,还广泛存在于缅甸、越南北部以及老挝等地区。
识别特征:背红棕色,有黑色横斑,头部黑色,头部有2条白色横斑,鼻鳞至前额到对侧鼻鳞间有一黄白色直线横斑,从顶鳞到两侧前后颞鳞及最后2枚上唇鳞白色,构成头部第2条直行白色横斑,身体背鳞通身13行。
栖息环境:生活在水源充足、植被茂盛的林间山地。
生活习性:很少咬人,吞食其他小蛇。
地理分布:分布于印度、尼泊尔、缅甸、锡金、老挝、越南、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等地
上一篇:游蛇科 Colubridae
下一篇:斜鳞蛇科 Colubridae
【关闭】